站长力推信誉网投【5717.COM】集团直营★AG女优发牌★万人棋牌★捕鱼爆大奖★注册瓜分百万彩金
【威尼斯人集团◆上市公司】★★顶级信誉★■★每月亿元返利★■★大额无忧★■★返水3.0%无上限★


标题: [1-28]最新BT合集
ling680320





UID 11614957
精华 0
积分 118
帖子 59
阅读权限
注册 2012-4-24
发表于 2021-1-27 13:5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
dddd


顶部
zl414l4





UID 10007125
精华 0
积分 2349
帖子 1194
阅读权限
注册 2011-1-24
发表于 2021-1-27 14:0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
站队、站队!先回后看 、 回帖是一种美德!、、


顶部
NICKYzhu





UID 5181287
精华 0
积分 8974
帖子 4483
阅读权限
注册 2008-1-25
发表于 2021-1-27 14:0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
42131412511242356142143123213

顶部
魔人啾啾





UID 9447219
精华 0
积分 1111
帖子 554
阅读权限
注册 2010-9-18
发表于 2021-1-27 14:1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
人仰马翻之下,行业内开始盛传“美国将向半导体厂商施压,优先保障欧美日本车企芯片供应,中国车企可能会成为牺牲品”的说法。
且不论传言是否为真。就当下局势而言,国内汽车产业确实已经到了紧要关头,发展独立自主汽车电子产业链,必须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链企业普遍而清醒的共识。
文 | 铁流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财经国家周刊”(ID:ENNWEEKLY),原文首发于2021年1月25日,原标题为《没芯片,中国连汽车都造不出来?》。
1
荒自“天灾”“人祸”
此次汽车芯片缺货,并非一两家汽车主机厂面临的问题,也不只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问题,而是全球全行业共同遭遇的困局。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,既有疫情全球蔓延这种“天灾”因素,也是汽车厂商、半导体厂商们错判市场行情、“贸易摩擦”的“人祸”导致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,各大车厂纷纷下调了指标,降低了汽车芯片采购量,个别车企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也不得不关闭工厂。在主机厂削减订单的情况下,全球半导体原材料、制造、封装测试厂商均下调了产能指标。
另一方面,受贸易摩擦影响,国内IT企业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大量囤积芯片,以实际需求量的2倍、3倍采购芯片,进而导致多类芯片价格上涨。渠道商看到有利可图也纷纷加杠杆、下订单,大量囤货,试图炒高芯片价格谋取暴利。
与此同时,疫情期间全球居家办公人数大幅增加,全社会对居家办公和居家娱乐的电子设备需求猛增,促使半导体公司大幅增加消费电子芯片产能。加之国内5G网络的铺开,部分地区的运营商加紧备货,增加了5G芯片需求。
一边是汽车市场削减订单,一边是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暴涨,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总产能收缩的背景下,半导体公司自然把产能从汽车电子向消费电子倾斜。
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,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,特别是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复苏之后,全球汽车市场反弹的速度远远超过车企的预期。
就汽车整车厂而言,完成产能爬坡只需要两三个月左右,但芯片制造商要完成产能爬坡却没这么迅速。一颗芯片从原材料到可以交付客户,要经过晶圆(原材料)生产——芯片设计——芯片制造——封装测试等环节,这意味着,芯片制造商要扩充产能,前提条件是原材料厂商增加硅晶圆出货量。整个产能爬坡过程,最快半年,慢则一两年。
一快一慢间,全球车企的半导体备货量不足,汽车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于是争相高价向半导体公司抢订单。与此同时,渠道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大肆进货,屯积居奇,人为制造市场恐慌,“芯片荒”一时间沸反盈天。
此前,为了熬过疫情“寒冬”,不少半导体公司都已收缩产能,如今,市场需求激增,整个芯片制造产业链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:
硅晶圆供应商信越、胜高、环球晶圆、Silitronic、LG的产能均已吃紧;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制造产能均供不应求,联电、世界先进(VIS)等芯片制造商开工率保持在接近甚至达到100%的高水平。
就目前来看,预计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量将需要6~9个月才能实现,潜在的供应瓶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第三季度。
2
短暂红利的背后
市场紧俏下,台积电、联电、意法半导体、瑞萨、恩智浦、英飞凌等公司均已宣布涨价,就连在国际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中芯国际、华虹半导体等大陆厂商,也在随着市场大环境而水涨船高。
但实际上,必须警醒地看到,与芯片价格上涨带给国产半导体暂时红利这个“喜讯”不同,我国汽车电子产业链本身并未在市场上占据话语权,汽车芯片基本被外商垄断,国产汽车厂商仍旧受制于人。
一般而言,汽车电子产业链可以分为三类:
第一类是电子元件供应商,主要负责设计和制造芯片,比如意法半导体、德州仪器、英飞凌、恩智浦、瑞萨;
第二类是系统集成商,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设计、生产及销售,比如博世、大陆、日本电装、德尔福等;
第三类是主机厂,如丰田、大众、福特、本田、日产等车企,这些主机厂并不直接购买芯片,而是由博世、大陆等厂商购买芯片做成ESP(车身电子稳定系统)和ECU(车载计算单元)等模块之后,再由主机厂采购装配到汽车里。
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和电子产业发展迅速,国产品牌汽车销量节节攀升,但在汽车电子方面,无论是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,还是ESP和ECU等模块集成方面,国内企业还是乏善可陈,市场基本被外商垄断。
就电子元器件来说,汽车上所用的电器件种类繁多,按种类可分为微处理器、模拟器件、传感器、ASIC/ASSP、分立器件和存储器件。
微处理器其实就是车载CPU,基本被飞思卡尔、德州仪器、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瑞萨、富士通垄断,几大巨头市场集中度高达70%以上;
ASIC/ASSP领域,飞思卡尔、德州仪器、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恩智浦、博世、松下等厂商占据全球市场50%以上份额;
模拟器件和分立器件则被安森美、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恩智浦、东芝、瑞萨垄断,几大巨头市场集中度高达70%以上;
图像传感器、加速传感器、陀螺仪则被意法半导体、索尼、ADI、博世、飞思卡尔、VTI等公司垄断,图像传感器市场集中度高达90%,加速传感器市场集中度高达70%,陀螺仪市场集中度高达60%。
就系统集成商而言,大陆、博世、电装、德尔福、日立、采埃孚、博泽、法雷奥、爱信等欧、美、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。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博世和大陆公司,均达到20%市场份额。
在系统集成方面,国内市场基本被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垄断,国内企业市场地位较弱,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国内企业占比极小。本次主机厂之所以大规模削减产能,最主要的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直接导致ESP和ECU两大模块无法生产。
ECU作为汽车专用单片机,由微处理器、存储器、输入/输出接口、模数转换器以及整形、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。ESP的主要功能是监控汽车的行驶状态,在紧急躲避障碍物或转弯时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时,使车辆避免偏离轨迹或侧翻。
打个比方,ECU好比是车辆的大脑,而ESP则是车辆的小脑和脑干。在智能汽车发展趋势下,ECU和ESP对车辆而言至关重要。但就是如此关键的模块,基本被博世、大陆、采埃孚、爱信、日立、日信等外商垄断。
考虑到汽车芯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主要是欧洲、美国和日本公司,一旦出现极端情况,对中国车企绝非利好。

顶部
魔人啾啾





UID 9447219
精华 0
积分 1111
帖子 554
阅读权限
注册 2010-9-18
发表于 2021-1-27 14:1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
人仰马翻之下,行业内开始盛传“美国将向半导体厂商施压,优先保障欧美日本车企芯片供应,中国车企可能会成为牺牲品”的说法。
且不论传言是否为真。就当下局势而言,国内汽车产业确实已经到了紧要关头,发展独立自主汽车电子产业链,必须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链企业普遍而清醒的共识。
文 | 铁流
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财经国家周刊”(ID:ENNWEEKLY),原文首发于2021年1月25日,原标题为《没芯片,中国连汽车都造不出来?》。
1
荒自“天灾”“人祸”
此次汽车芯片缺货,并非一两家汽车主机厂面临的问题,也不只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问题,而是全球全行业共同遭遇的困局。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,既有疫情全球蔓延这种“天灾”因素,也是汽车厂商、半导体厂商们错判市场行情、“贸易摩擦”的“人祸”导致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,各大车厂纷纷下调了指标,降低了汽车芯片采购量,个别车企为了防止疫情蔓延也不得不关闭工厂。在主机厂削减订单的情况下,全球半导体原材料、制造、封装测试厂商均下调了产能指标。
另一方面,受贸易摩擦影响,国内IT企业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大量囤积芯片,以实际需求量的2倍、3倍采购芯片,进而导致多类芯片价格上涨。渠道商看到有利可图也纷纷加杠杆、下订单,大量囤货,试图炒高芯片价格谋取暴利。
与此同时,疫情期间全球居家办公人数大幅增加,全社会对居家办公和居家娱乐的电子设备需求猛增,促使半导体公司大幅增加消费电子芯片产能。加之国内5G网络的铺开,部分地区的运营商加紧备货,增加了5G芯片需求。
一边是汽车市场削减订单,一边是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暴涨,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总产能收缩的背景下,半导体公司自然把产能从汽车电子向消费电子倾斜。
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,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,特别是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复苏之后,全球汽车市场反弹的速度远远超过车企的预期。
就汽车整车厂而言,完成产能爬坡只需要两三个月左右,但芯片制造商要完成产能爬坡却没这么迅速。一颗芯片从原材料到可以交付客户,要经过晶圆(原材料)生产——芯片设计——芯片制造——封装测试等环节,这意味着,芯片制造商要扩充产能,前提条件是原材料厂商增加硅晶圆出货量。整个产能爬坡过程,最快半年,慢则一两年。
一快一慢间,全球车企的半导体备货量不足,汽车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于是争相高价向半导体公司抢订单。与此同时,渠道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大肆进货,屯积居奇,人为制造市场恐慌,“芯片荒”一时间沸反盈天。
此前,为了熬过疫情“寒冬”,不少半导体公司都已收缩产能,如今,市场需求激增,整个芯片制造产业链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:
硅晶圆供应商信越、胜高、环球晶圆、Silitronic、LG的产能均已吃紧;8英寸和12英寸晶圆制造产能均供不应求,联电、世界先进(VIS)等芯片制造商开工率保持在接近甚至达到100%的高水平。
就目前来看,预计市场所需的额外供应量将需要6~9个月才能实现,潜在的供应瓶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第三季度。
2
短暂红利的背后
市场紧俏下,台积电、联电、意法半导体、瑞萨、恩智浦、英飞凌等公司均已宣布涨价,就连在国际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中芯国际、华虹半导体等大陆厂商,也在随着市场大环境而水涨船高。
但实际上,必须警醒地看到,与芯片价格上涨带给国产半导体暂时红利这个“喜讯”不同,我国汽车电子产业链本身并未在市场上占据话语权,汽车芯片基本被外商垄断,国产汽车厂商仍旧受制于人。
一般而言,汽车电子产业链可以分为三类:
第一类是电子元件供应商,主要负责设计和制造芯片,比如意法半导体、德州仪器、英飞凌、恩智浦、瑞萨;
第二类是系统集成商,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设计、生产及销售,比如博世、大陆、日本电装、德尔福等;
第三类是主机厂,如丰田、大众、福特、本田、日产等车企,这些主机厂并不直接购买芯片,而是由博世、大陆等厂商购买芯片做成ESP(车身电子稳定系统)和ECU(车载计算单元)等模块之后,再由主机厂采购装配到汽车里。
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和电子产业发展迅速,国产品牌汽车销量节节攀升,但在汽车电子方面,无论是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造,还是ESP和ECU等模块集成方面,国内企业还是乏善可陈,市场基本被外商垄断。
就电子元器件来说,汽车上所用的电器件种类繁多,按种类可分为微处理器、模拟器件、传感器、ASIC/ASSP、分立器件和存储器件。
微处理器其实就是车载CPU,基本被飞思卡尔、德州仪器、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瑞萨、富士通垄断,几大巨头市场集中度高达70%以上;
ASIC/ASSP领域,飞思卡尔、德州仪器、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恩智浦、博世、松下等厂商占据全球市场50%以上份额;
模拟器件和分立器件则被安森美、英飞凌、意法半导体、恩智浦、东芝、瑞萨垄断,几大巨头市场集中度高达70%以上;
图像传感器、加速传感器、陀螺仪则被意法半导体、索尼、ADI、博世、飞思卡尔、VTI等公司垄断,图像传感器市场集中度高达90%,加速传感器市场集中度高达70%,陀螺仪市场集中度高达60%。
就系统集成商而言,大陆、博世、电装、德尔福、日立、采埃孚、博泽、法雷奥、爱信等欧、美、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。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博世和大陆公司,均达到20%市场份额。
在系统集成方面,国内市场基本被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垄断,国内企业市场地位较弱,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产品领域国内企业占比极小。本次主机厂之所以大规模削减产能,最主要的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直接导致ESP和ECU两大模块无法生产。
ECU作为汽车专用单片机,由微处理器、存储器、输入/输出接口、模数转换器以及整形、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。ESP的主要功能是监控汽车的行驶状态,在紧急躲避障碍物或转弯时出现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时,使车辆避免偏离轨迹或侧翻。
打个比方,ECU好比是车辆的大脑,而ESP则是车辆的小脑和脑干。在智能汽车发展趋势下,ECU和ESP对车辆而言至关重要。但就是如此关键的模块,基本被博世、大陆、采埃孚、爱信、日立、日信等外商垄断。
考虑到汽车芯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主要是欧洲、美国和日本公司,一旦出现极端情况,对中国车企绝非利好。

顶部
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5-14 17:10
Powered by Discuz! Comsenz Inc.
清除 Cookies - 联系我们 - Maya・Board - Archiver - WAP